摘要: 去年是北京卫视,今年得以进央视,就在于观众口味日渐挑剔。已经习惯了春晚“槽点”多过亮点的当下,苗阜、王声不一般。他们的春晚相声《这不是我的》可谓被寄予最大希望,收获了最大的好评。
去年是北京卫视,今年得以进央视,就在于观众口味日渐挑剔。已经习惯了春晚“槽点”多过亮点的当下,苗阜、王声不一般。他们的春晚相声《这不是我的》可谓被寄予最大希望,收获了最大的好评。反腐是热点、讽刺是根本、包袱是特色。在苗阜看来,跟紧时代的创新,立足于生活的内容,才是相声得以流传,进而获得市场青睐的根本。
反腐相声 不仅就事儿说事儿
“反腐”相声是央视春晚给苗阜、王声的一次命题作文,算是特别定制。外界期待甚高,甚至各路消息传出,称其“30年尺度最大”,称其是特别向纪委部门取过经。去年10月间,青曲社还曾在西安举办“2015年春节晚会语言节目研讨会”,苗阜与王声邀请全国知名的曲艺理论家对准备参加春晚的新作品点评并提意见。
在春晚尝试反腐题材,难度可想而知。苗阜自己评价这段相声时说,整体感觉比较完整,但包袱不密集。王声介绍说,在河北参加“包公杯”的时候,他和苗阜对剧本就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当时觉得太长,进活儿太慢,我沿着马路遛了三圈,修改的过程中总觉得剧本不够 High ,有点拖沓”。
反腐类讽刺相声早年间在春晚并不那么稀奇。1956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电影《春节大联欢》,这个中国最早的春节联欢晚会里,马三立的相声《开会迷》就针砭时弊,抨击当时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假大空。只是这些年,相声讽刺的立场越来越“跑偏”,从当年对社会现象和不良风气的讽刺,到如今开始对弱势群体展开嘲讽,节目数量也一落千丈。最近的一次,只能说到1988年春晚,由牛群、李立山和说的对口相声《巧立名目》,其被认为是春晚里惟一的“反腐”相声。
源于生活 但生活也要适度远离
今年春晚苗阜、王声接过这个“反腐”相声的衣钵。“这个节目其实并非只说现实中的事儿,更想表现的是贪官心态。为此,前期积累了大量的采访,并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梳理贪官案件的类型、看案例、素材提炼再艺术加工。” 苗阜说,“自从陕西有相声,还没有陕西籍贯的演员登上春晚”。
其实在西安相声界,两人早已是名符其实的中流砥柱。几年前,苗阜和王声出于兴趣创立了青曲社,“一开始是在茶楼演出,哪知道越说越好,场场爆满。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剧团,有了自己的剧场”。苗阜说。目前他们在西安的两个剧场,每周演出20多场,场场座无虚席。
坚持相声创作的苗阜认为,“相声创作必然来自生活,但一定要和生活及网络段子保持距离,靠将已有的笑话、段子抓到一起,做成包袱编造主线叙事的,算不得 创作 。这样的段子完整性都不强,故事性、叙述性仅仅停留在三两个包袱之间,甚至没有一个段子能有三翻四抖、埋包袱抖大哏的技巧,结尾都不响亮,很难有回味感。将一堆包袱堆叠在一起,可能有短暂的表演效果,可以叫改编、可以叫汇编、可以叫重构、可以叫拆洗,但是不能叫创作”。
笑点攀升 创新并非“射门集锦”
为什么苗阜、王声的相声有市场、受欢迎?苗阜说,其实他们采用的是相声传统技法,加上新鲜的元素。在二人的相声中,观众会发现紧贴时代潮流的新鲜元素,但又不是直接搬网上的搞笑段子。“网络对相声的影响太大了,拼凑网络段子就成了 射门集锦 。”苗阜说:“我们在想,相声要往前发展不能只说老段子,但是新段子不能被网络的段子牵着鼻子走,即使把那些新鲜的元素、网络的段子抽掉,相声也得立得住。”
相声业内一句行话:“要说讲理的相声。”得有人物、得有主线,在这样的结构中勾画,从深厚的传统中脱身而出,与时代搭联。当表演不再是“迎合”与“笑料”的集萃,它便回归于艺术本身。
在苗阜、王声的相声中,除了诙谐地传递传统文化知识,还与时俱进地将当下很多流行元素融入作品中,像《礼仪漫谈》、《杂学唱》等传统段子,时常听到年轻人熟悉的语汇。苗阜说:“我和王声都是 80后 ,跟现在的观众差不多,把这些现代的东西融进老段子中,观众听起来也会有亲近感。”重复观赏的过程中,观众的笑点不断攀升,无论如何,留住观众是每个爱相声的人和新一代相声演员要共同面对的问题。